2024年4月16日 星期二

主日崇拜:抹油祈禱是...


親愛的弟兄姊妹,你們有否聽過 "抹油祈禱" ? "抹油祈禱" 是甚麼呢 ? 目的是甚麼呢? 是一種更有效的祈禱嗎 ? 

在使徒時代,信徒有病,由本地的教會長老為他抹油禱告,是很普遍的事。猶太人相信橄欖油治病是有用的,所以抹油乃是一件公認的藥物治療方法(賽1:6膏與油同字),如撒瑪利亞為一個受傷者倒油裹傷(路10:34),十二使徒們奉差遣出去工作的時候,用油抹了許多病人,治好他們(可6:13)。但新約聖經中論到為病人抹油與禱告的事,只在雅各書。

雅 5:13你們中間有受苦的呢,他就該禱告。有喜樂的呢,他就該歌頌。
雅 5:14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,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。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,為他禱告。
雅 5:15出於信心的祈禱,要救那病人,主必叫他起來。他若犯了罪,也必蒙赦免。
雅 5:16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,互相代求,使你們可以得醫治。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,是大有功效的。
雅 5:17以利亞與我們是一樣性情的人,他懇切禱告,求不要下雨,雨就三年零六個月不下在地上。
雅 5:18他又禱告,天就降下雨來,地也生出土產。

當中涉及「抹油禱告」的經文是屬於5:13-18這一關於「禱告」段落,你會發現這裡每一節都出現「禱告」一詞:包括個人的禱告(5:13)、長老的禱告(5:14-15)、弟兄姊妹彼此為對方的禱告(5:16)及義人先知以利亞的禱告(5:17-18)等。

v.14的油(ἔλαιον)是指橄欖油(olive oil)。在古時橄欖油被稱為「液體黃金」,除了食用也有其醫藥用途,聖經中也記載了以橄欖油作清洗和舒緩傷口之用 (註)。再者,這裡提到「有病了的」,或許是包括任何形式的軟弱,包括身、心、靈的軟弱,當中也包括受苦的 (雅5:13)。其中負責禱告及抹油的,是教會的 "長老們"。今天或許可以理解為教會的牧者,經文沒有提及有治病恩賜的 "長老",因為抹油禱告是教會牧養工作的一部份。抹油及禱告是同時進行,在意義上來看,當然禱告較抹油更重要。因此,我們不難發現,這藉 "長老" 抹油的動作其實或許只是 "象徵" 的意義,就像將那病人分別為聖並交給上主。當然上主自己才有權柄決定最終的醫治成功與否。既然不是神蹟性的立即治癒,當然不排除神能藉其他醫藥方法使病人最終得到康復,聖經不排斥使用醫藥。

病人得到醫治的重點當然不是抹油而是信心的禱告,不過,你或許會有一個疑問:今天還需要抹油這動作嗎?同樣地,我們是否需要進行 "濯足" 或 "塗灰" 的禮儀?親愛的弟兄姊妹,或許今天的我們都需要 "儀式感" ,就是這具體的行動來提醒自己呢?

 

註:以賽亞書1:6(和合本) 從腳掌到頭頂,沒有一處完全的,盡是傷口、青腫,與新打的傷痕,都沒有收口,沒有纏裹,也沒有用膏(原文shemen-可指油脂或橄欖油)滋潤。路加福音10:34(和合本) 上前用油(elaion 橄欖油)和酒倒在他的傷處,包裹好了,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,帶到店裡去照應他。 

主日崇拜:復活期中的怕😨


胡志偉牧師日前分享了:時勢牧言:《信念書》四十年來(1984-2024),節錄部分內容:


《香港基督徒在現今社會及政治變遷中所持的信念獻議》(簡稱《信念書》)的源起,乃因為「近年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問題,有關一九九七以後香港之主權、治權、施法、行政等方案,不單引起一般市民的關注,也觸發香港基督徒探索這些社會及政治變遷對教會的意義。」......1984年與2024年的香港,整體形勢已有所不同,最大分別就在於中國因素。當年中國政權能克制本身,不會過度干預;然而2014年以來,香港的高度自治經已逐步瓦解。面對後國安法及基本法23條,香港大多教會領袖怕事識做,為求自保,選擇認信與保持「香港教會與普世教會的關係」也非易事! 


對基督徒來說,耶穌復活應是可喜可賀的日子,然而馬可福音卻記載了另一個圖畫,當時跟隨耶穌的人似乎都不太明白復活的意義。 在最早最可靠的抄本中,《馬可福音》到十六章8節就結束了。最古老的兩個希臘文抄本,以及很多譯本,都沒有抄錄「較長的結語」(16:9-20)。按近代經文鑑別學者的見解,馬可福音最初的版本,應該就停在第8節。「她們就出來,從墳墓那裡逃跑,又發抖又驚奇,甚麼也不告訴人,因為她們害怕。」(16:8)婦女從墳墓出來,並不是大大歡喜,宣佈耶穌復活,反而是「又發抖又驚奇」

  • 新漢語:"她們渾身顫抖,驚慌失措,就走出來,從墳墓那裏逃走了。她們甚麼也沒有告訴任何人,因為她們害怕。"
  • 環聖新譯本:"她們一出來,就逃跑離開墓穴,因為戰慄和驚慌使她們不由自主;她們對誰也沒有說甚麼,因為她們害怕。"


李雋博士曾指出:婦女們對耶穌復活感到戰慄驚駭,甚麼也不告訴人,因為她們害怕。然而,馬可福音的作者告訴讀者,復活就是由這群戰慄驚駭的婦人開始。親愛的弟兄姊妹,"主復活" 這大好的信息,並不是透過人的智慧來傳開,而是始於一群驚駭不已,害怕至不能說話的婦女。可是 "復活" 的大能,卻從未因她們當時的懼怕而停止和減退。這 "福音" 超越人的限制和恐懼,而 "這" 就是復活。

2024年4月15日 星期一

有感而發:在意才意料之外

若果大家有關注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話,不知道大家對相關的賽果滿意嗎?當天晚上探訪一個家庭,大家都對某一套戲獲得多個獎項而有些 "睇法"。香港電影史上首部億元票房電影《毒舌大狀》,雖然獎獲十項提名,但其他獎項全部落空。黃子華在電影獲最佳電影致辭時哽咽,指製作團隊做了出色工作,「但佢哋係得唔到一個獎」,原本打算若獲得最佳男主角,會將獎項送予導演,但最終電影獲得「更好嘅獎」。有點兒像戲中最後的一段,"公義" 最後得到彰顯......不過只存在於戲劇的世界中.......

"今日,呢度Everything is WRONG",我嘅回應係 "Really?",其實又真係咁差咩😂? 從聖經的觀點,世界應該會越來越差,才是合乎聖經的描述,你們同意嗎?(如果你關心😆)  關心嘅人(參與者)當然好關心,自然都會發表佢哋嘅言論(今天仍然可以講少少😘)....... 對於我這些都已經唔再理會的人(我講嘅係睇電影),我只能坐低聽下大家講乜囉。不過,唔代表我冇自己的睇法呢😚

今天我們對一些 "事情/事件" 都有自己的睇法(其實都冇乜所謂對與錯),然而將 "這些睇法" 看為絕對的標準,甚至睇成為 "從上主領受" ........ 結果係要大家跟住走 ........ 我就覺得有啲怪怪地囉😳 今日,我只係想同大家分享一下,我自己對讀聖經後一些睇法,並鼓勵大家繼續努力學習而已😉

昔日上主呼召先知為時代發聲,原因是以色列人背棄了祂。不過,當先知為上主發聲嘅時間,現實中都係冇乜人理佢。及後,先知的講話被記錄下來成為經卷,就對後世(相同處境)的人發出警告與提醒。然而最重要的,就是人有否盡力去 "緊守跟隨上主的吩咐",在時代中活出他們的見證。

後記:(如果大家有留意)另一個比賽在網上也引發不少的討論

我想到現場正直播,咁 "明目張膽" ,你哋其實想點啫?我又想到:"趙高的指鹿為馬" ...... 周星馳的喜劇之王,臨時演員都係演員.....認真啲😂 BTW,冇意料之外呢!

2024年4月11日 星期四

有感而發:衣著服飾

圖片來自eBay

曾經在網上看到區伯平牧師討論到有關牧師服飾,他分享到:

然而有趣的情況出現了,由於對牧師服飾應當如何並沒有規定,而一貫的教導是:不論穿什麼,都要顯出穿著者的事奉態度;職是之故,西裝竟成了男性牧師的專業禮服、以弗得聖服。

仍然記得年少的時候,第一次負責崇拜主席領唱,當時候是穿 "恤衫+牛仔褲",崇拜後 "被" 提醒,上台就唔好(唔應該)著 "牛仔褲"。那時候,我根本冇穿 "西褲" 的習慣(除了中學的校服之外),當然都冇西褲啦......其實條牛仔褲都唔平架😜

教書的時候,我都會穿上 "西裝",打埋條領呔.......原因係我要提醒自己係 "返緊工" 囉😂😂。成為傳道人之後,一般在辦公室工作的時候,我會穿著較輕便的衣服(即牛記笠記囉)。有肢體就曾表達,見到你著成咁,唔記得叫你做 "牧師"(佢係叫返我做 "馮生")😘  親愛的弟兄姊妹,重要嗎?

在主日崇拜中(周崇例外),今天我個人較喜歡穿着中山裝,原因是可以省卻了打領呔。若果你見到我唔係咁著,一定係有其他原因呢😎😎

不過,在某些場合,如往醫院進行灑水、往殯儀館工作、或偶然在婚禮時,我都會穿上"牧師服" (襯衫和牧師領口),


目的是方便場地的工作人員去認出 "牧師",從而讓相關的工作順暢地進行而已。親愛的弟兄姊妹,今天不論穿上甚麼服飾,我記得我只係服侍上主的 "小工"......也是你們的 "弟兄" .......


後記:記念到日前在油麻地佐敦道華豐大廈三級火,造成5死多人受傷。求主垂顧。也看到穿上消防服的鄧局長......



參考資料:區伯平:<事奉者的服飾>,基督教周報第 2688 期(2016 年 2 月 28 日)。

2024年4月5日 星期五

主日崇拜:復活節不只一天

親愛的弟兄姊妹,若信徒曾花了四十天渡過了 "預苦期",但我們又花了多少天過復活節?(只有一天嗎?)我們的信仰生活又會否 "打回原形" 😌?

在教會的節期中,從復活主日起,直到真理的聖靈降臨節止,持續七個星期,前後五十天稱為「復活期」,復活期是一個喜樂的時期,也是個準備的時期。福音書記載基督復活後向使徒及信徒顯現及一起生活,直到四十日後才升天,從此坐在聖父的右邊直到祂第二次降臨。而主所應許代替祂與我同在的聖靈,則在猶太人的五旬節當日降臨。因為猶太人於逾越節後五十日慶祝收穫節,即五旬節,所以教會定復活期共五十日。

在這個時期中,信徒可以提醒自己有效地以各種不同的方式,專注於在 "主耶穌的復活" 中。原因是我們本該在任何的時刻是過復活節的人,然而我們的生活很容易又回到彷如預苦期的光景之中,沒完沒了:失敗、壞習慣、創傷、考驗、罪、軟弱,一次又一次。

曾經在網上看到一個分享,有人用三個問題來展開自己的復活期:😃

  • 對你來說,身為一個過復活節的人,或歡慶復活節的信徒,這意味著什麼?
  • 慶祝耶穌死而復活的這個事件,有哪些部份要你一直銘記於心,最為困難?
  • 同樣的,有哪些部份已更頻繁地融入你的生命、思緒與夢想之中?

教會在復活期熱烈慶祝主基督的死亡及復活,叫我們知道我們已從罪中釋放出來,使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。復活是救恩論神學的核心,而在馬丁路德的十架神學裡,基督是為我們的過犯死,也是為我們稱義而復活;…藉著復活,又使我們為義,而且只要我們相信,就可以擺脫一切的過犯。

親愛的弟兄姊妹,努力💪

到永遠....對我祢仍最好

2024年3月31日 星期日

有感而發:動態回顧不愚人


昨天主日崇拜黎牧師分享到在Facebook的動態回顧,今早起身就睇下自己當年今日曾post過的東西......四年前(仍然是在疫情中),我post了這個:


當天想到:我這一代人將會過去,但我是否願意放手呢?不過,我自己是否 "已經有一段美滿幸福的人生"?今天,若不甘心,是否代表著我對自己不滿?還是對下一代?

九年前曾轉載過 Andrew Chai Facebook的一漫畫:

當時候想到教會應該是怎麼樣?昨天黎牧師又分享到使徒行傳中的 "分散",耶穌基督已經復活了,門徒的回應呢?聖周中與大家分享到約翰福音的猶大與彼得,面對黑暗的環境,你的選擇是?或許更重要的是:你能選擇的是?繼續想到江丕盛的Facebook的那一句:"只要有三十塊錢,從來都不缺猶大......" (植入廣告:7/4主日將與大家分享 "甩皮甩骨的門徒" 😘

十年前曾post飄流製作 DIASPORA PRODUCTION的一篇文章:【教會不是搞lifestyle marketing的】,今天再看,一句說話仍舊提醒著自己:

我們不是run一間教會去實踐使命、祝福其他群體,卻看不見教會作為群體本身不是靜態的,它的建立、形成、衝突,就是福音的實踐和見證。若以為教會不過是使命的執行手段,就會把教會思考商管化。我不否定,教會要實踐使命,或對內或對外,但似乎我們沒有注意到,自身群體的建立,也需要福音。

是的.......或許今天失去的......


後記:今早在Facebook貼了這個,多年後回顧的時候,又將會想到甚麼😂
話都冇咁快就踏入第十一個月,
要增取快樂😁要選擇快樂🤣不虛空❤


2024年3月28日 星期四

有感而發:受苦節聖餐崇拜前夕

每年在預苦期的聖周都會想到耶穌基督的受難,也會想到受苦的基督對信徒的意義。主耶穌的十架成就了救恩,讓我們可以藉著悔改相信與上主復和。然而當復和之後,信徒 "要" 甚麼?

有時候想到,若果主是在周四晚上設立聖餐的話......之後祂被捉拿.....天光前審議後判刑......周五上午就要行上苦路,被釘十字架......正午時分斷氣........理論上,受苦節聚會是否應該在周五的早上舉行呢?(冇fact check,好似有教會真係咁樣安排😉)仍然記得十幾年前, 周五晚的受苦節聚會冇安排聖餐(其實周四晚上的聚會有安排),聚會結束後,有肢體表示:"大鑊,冇聖餐......" 。其後,有很多 "意見" 反映這是必須的......這其實都係幾有意思的提醒😅 

昨天晚上,第一次舉行了 "濯足祈禱會"。按照約翰福音的記載,耶穌在設立聖餐前為門徒洗腳,其他在教會歷史中發展出來的一個禮儀。當然不要 "洗一洗" 隻腳,係要記得主耶穌的吩咐:"我賜給你們一條新命令,乃是叫你們彼此相愛。我怎樣愛你們,你們也要怎樣相愛。"(約13:34)明年是否繼續有 "濯足祈禱會"?當然係未plan啦。不過,若果明年繼續的話,大家返嚟後冇咗 "洗腳",而只剩下讀經、祈禱、詩歌.......,你又會有甚麼反應呢?

後記:近日又收到Hello Kitty的禮物,當然係在困境中的大安慰.....不單是停在 "禮物" 上,而是在這路上有人記得你 😍 不過,今天.....困境仍然沒有改變,仍舊是要面對......然而,不能單是停留在個人的感受,耶穌卻在這黑暗中提醒我們 "要彼此相愛" ........